知識分享
台灣不孕症盛行之狀況
台灣家庭計畫研究所所長
臺灣地區的淨繁殖率(NRR)在民國七十二年達到1之後,並自七十三年起低於替代水準。民國五十三年,當全島性的家庭計畫開始推行之時,總生育率(TFR)為5.10,而淨繁殖率則為2.27。事實上,生育率的持續下降開始得更早,民國四十四年的總生育率曾高達6.55,淨繁殖率則為2.82。台灣已達完全避孕的社會,以民國七十四年35-39歲的婦女而言,有92%曾有避孕經驗,而且86%係正實行避孕者,這是幾近飽和的避孕水準。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既然台灣的淨繁殖率已低於人口替代水準,為何目前台灣地區人口出生率為1.5%,死亡率為0.5%,人口自然成長率約為1%,似乎仍然是偏高的水準。此一矛盾現象是由於過去高出生率產生的年輕年齡結構所引起的暫時結果。
換言之,台灣目前偏高的出生率和偏低的死亡率是由於青壯人口比率過高的緣故,因這兩項比率皆是相當粗糙的數值,是由人口年齡結構與年齡別生育率或死亡率相乘的乘積被年中人口數相除的結果。由於青壯人口之生育率和死亡率分別有偏高和偏低的現象,因而年輕年齡結構常導致出生率偏高和死亡率偏。因此,台灣地區之生育力雖已呈現衰退象,但年輕型的人口年齡結構將使台灣的人口繼續增加。
臺灣地區人口淨繁殖率自1984年起降至人口替代水準以下,隱含未來人口成長於30~40年達零成長後,將轉為負成長,導致人口老化嚴重,因而衍生扶養負擔過重,勞動力缺乏等社會經濟問題。鑑於此,行政院於1992年10月23日修正核定實施新的生育政策,將人口成長目標由「緩和人口成長」改為「維持人口合理成長」,以期淨繁殖率於廿一世紀初期回升到替代水準。
為了達成臺灣地區今後人口合理成長,家庭計畫早在1990年新人口政策尚未頒布實施前,實行「新家庭計畫」,積極鼓勵青年男女於適當年齡結婚、生育,以提高有偶率及有偶婦女生育率,並減低單一子女家庭比率與協助不孕夫婦治療等方式,使總生育率於廿一世紀轉為負成長前回升到替代水準或約2.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Worid Health organization)1991年之婦幼衛生暨家庭計畫架構,收集並分析八十九個國家之資料,發現不孕症之發生率從0.4%至66.6%不等,可能因為環境、文化及社會經濟狀況之衝擊所致。Westhoff於1991年報告美國從1965年至1982年之不孕症盛行率約在13%至14%之間,而且黑人中遠高於白人。
而臺灣地區之不孕症盛行率,依據曾啟瑞估計在15%以上,其原因依據何師竹等研究以輸卵管因素為最多,次為子宮內膜異位,再次為排卵因素及子宮因素。然依據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1992年「臺灣地區家庭計畫與生育保健狀況調查」,顯示育齡婦女不孕症盛行率約僅2.60%,此種差異,主要係由於研究之母群體及抽樣方式之不同所致,然以爭議迭起,莫衷一是,為期獲得具有全國代表性之完整資料,並兼顧地域性資料庫之建全,以估計台灣地區、各縣市及不同背景特徵夫妻不孕症盛行率,了解不孕症之原因,及不孕夫婦之態度、心理壓力及就醫情形(包括求醫地點、方式、花費、時間及結果等),爰有由省家庭計畫研究所施行全國性不孕盛行狀況之調查。
本研究調查之母群體係台灣地區於1990年4月結婚之全部婦女,其案數仍缺乏可靠資料,內政部雖有當月辦理結婚登記之案數資料,然因結婚登記日期與實際結婚日期有差距,故無法確知1990年4月實際結婚之案數,依據各地衛生所公共衛生護士赴當地戶政事務所查錄結果,共查錄8,759案,並依本所編訂之「民國八十五年台灣地區婦女生育狀況調查」(台灣地區不孕盛行狀況研究)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基本人口學背景(年齡、宗教信仰、籍貫、工作史、家戶組成等)、懷孕史、避孕史、性生活頻率、與丈夫同住情形、期望子女數及性別偏好,以及不孕症就醫檢查治療情形(如花費、檢查、診斷及結果,以及疑似不孕對婦女可能產生之各種影響等)。
因係針對同一結婚世代進行全面調查,故未再辦理抽樣,對全部個案進行訪視,訪視前並分區辦理訪員職前訓練,而於1996年2月4日間施行家訪,l,820案未完訪,其原因包括結婚登記申請書上之地址經查並無此人、個案遷出地不詳等約占半數,其餘則為拒訪、出國、死亡、屢訪未遇等,共完成6,939案,完訪率79.2%。其中資料完整者6,688份。扣除再婚、離婚或丈夫死亡未再婚者304案,因此有效問卷6,384份。
從6,384份有效問卷的統計結果發現只有138人(2,16%)尚未曾懷孕過,如以婚後第一年未避孕,且有正常性生活,而仍未懷孕者386人計,則婚後第一年之疑似原發生性不孕症盛行率為6.41%,而婚後第六年疑似原發性不孕症盛行率約1.95%,疑似續發性不孕症之盛行率約3.13%。未曾懷孕之138人當中只有約三分之二自己懷疑患不孕症,其處理方式以去醫院診所檢查治療居多,次為服用草藥偏方,求神問卜或看風水等。不孕原因女性因素遠多於男性因素(以丈夫精液問題居多),女性診斷包括輸卵管因素、子宮內膜異位、子宮頸發炎及慢性不排卵等。
其診治過程中最感困擾的是擔心治療失敗,次為花時間或時間配合不易、心理害怕做檢查或治療、不知找那一家醫院或醫生、費用負擔,和先生不太願意配合等,其希望政府提供幫助項目則以將不孕症診治納入健保或提供補助居多,次為加強不孕症諮詢服務及提供就醫資訊,不孕婦女約有八成感到自我壓力,有四成自覺有惡感,亦有接近四成自覺健康有問題。
其他相關訊息
-
30.Sep.2024
O05 利用溶氧感測晶片量化單一囊胚的呼吸活性
-
25.Sep.2024
使用冷凍捐贈卵子時,改良的解凍方法與胚胎發育潛力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
24.May.2024
比較現行主流平台所得之胚胎染色體檢測新見解